在中国考北大清华难, 还是在美国考哈佛耶鲁大学难?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tuzhuxi Author Chairman Rabbit
在中国考北大清华难,还是在美国考哈佛耶鲁大学难?
这个问题是不能用三言两语就回答完的,因为两国高等教育录取机制完全不同,如果对两国的教育体系不了解,就无法对录取难度进行比较。
本文作者从多个方面对“在中国考北大清华难,还是在美国考哈佛耶鲁大学难?”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看完文章你可能会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思考。
作者:Chairman Rabbit
本文来源:公众号“tuzhuxi”
ID:chairmanrabbit
在中国考北大清华难,还是在美国考哈佛耶鲁大学难?
如果希望看到简单直观的答案。那我可能如此回答:
(这里把特长生和一些特殊情况招生排除之外,就假设最具备代表性的普通学生)
在中国,考北大清华标准相对简单,更加依靠自己的个人努力,尤其是高考瞬间的表现;
在美国,哈佛大学的录取标准非常宽泛,相当复杂。一方面要依靠个人努力,但也非常依赖家庭的帮助。
简单的说,在美国的教育体系里,你个人能控制的因素,你的出身更重要。
人们显然会说,在中国,大城市条件好的家庭的小孩肯定更容易考上清华呀。
但在美国,考上哈佛和常青藤往往都是人口最富裕的20%的人群(家庭年收入20~25万美元及以上的家庭)。
在中国,只要父母供养孩子读书就可以了。第一代不上大学,但资助第二代后代上大学,相对比较容易。课内表现是一切。
在美国,由于大学录取评估体系非常复杂,对申请者要求非常全面,需要受过相当教育有一定社会资源的家庭多年持续投入和直接协助,才能帮助孩子达成。
下面介绍一下具体的。
中国和美国的体系
假设不是特招的特长生,一般的录取标准就是高考得分。高考就是对几个指定科目的标准化考试。无论考生之前的课内课外历史表现如何,只要高考放光芒,就可以改变人生。
所以中国的评估体系非常的简单。这种简单且看似公平的方法来自中国的科举传统,但同时也是很适合这个拥有十多亿人的发展中国家的。
美国的体系完全不同。如果申请过美国的研究生,就会知道美国的体系是怎么样的。美国本科录取和研究生基本一样。而且后面还会提到,与工作求职有很大的相似。
哈佛大学是常青藤精英校的代表。它要录取的是未来的社会精英。精英的含义是非常广泛的,包括学术表现(成绩)、综合知识、领导力、组织力、团队力、道德与智慧、社会责任感、社会经历、兴趣爱好、社会资源(家庭背景)等。
申请哈佛大学所需要被考核的领域
1、 大学入学标准化考试成绩
即ACT、SAT、SAT科目考试等各种与大学相关的标准化考试。(美国不同大学要求不同的标准化考试)。
申请过美国研究生的人知道,GRE、GMAT、TOEFL这些考试都是参考性质的。必须要考,但不能决定你是否会被录取。
如果要上哈佛,当然要拿出好的标准化考试的成绩。但这个只是第一步。
它完全不能帮助你进入哈佛大学,肯定也就是让招生官员不立即把你淘汰而已。
但如果这个成绩不好,也是不行的。和申请研究生一样,如果GRE考试很难看那可能直接被涮掉了。
这个东西就是一个参考。这和中国把全部权重放在高考分数上是完全的彻底不同的。
2、 高中时期的学习成绩
美国评估体系里,会看重整个高中时期的学术表现,当然最后一年的权重最高。学生要求提供成绩单、GPA分数(带难易调整权重或不带权重)、班级排名等。
这个申请过美国研究生或从美国研究生项目毕业后找工作的人都知道。你会把你的GPA和排名放在简历里。
因此,如果期间的学习不好,是不能接受的。高三学习很烂,期望通过一个入学考试把以前的糟糕学术表现洗掉,是不可能的。
除了看高中最后一年的半年和年度成绩报告外,还要求负责老师提供对学术表现和能力的综合评价报告。这里面自然有非常多的主观因素。
因此,在美国,需要看期间而不是时点的学术表现。这要求学生有更强的纪律、更持续和长时间的投入。这和家庭的熏陶、教化、要求是离不开的。
这个体系一脉相承。如果你要到美国申请研究生,也需要遵照这套标准,把期间学习搞好。GPA、排名。指望研究生入学考试完全是不可能的。那个最多是个敲门砖。
3、 课内课外学术、非学术的综合活动及经历
哈佛大学认为精英是全方位优秀的,首先要看好的学术表现,其次,也不能只看学术表现,还要看其他课外与学术有直接或非直接关系的经历与活动。
知识相关性的:参加辩论队、知识竞赛队、校报编辑等知识类活动。个人平时阅读修养(阅读名著是必须的虽然是高中生,平时是否会看大西洋周刊、经济学人、纽约时报?)掌握其他文化类的技能。例如学习其他语言、有乐器修养,等等。
社会经历相关的:精英学校非常看重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最好有商业机构、非营利机构或社会团体等相关的实习经历。
另外毕竟是中学生,有多国游历的经历非常有帮助的。例如参加过什么中国夏令营。东南亚的背包旅行。欧洲的交换项目,或者到非洲看野生动物,等等。
社会责任感及道德:参加非营利团体、做义工之类的社会工作能很大的加分。这是自由派上层中产阶级的核心价值观。
对于哈佛大学来说,还特别希望找到精英。因此,在任何团体、活动中担当领导角色能够加分。
上面这些,对精通美国教育体系、从这套体系里成功走出来的人来说,都是理所当然的。而且他们认为这样的评估体系是真正选拔精英的英才体制。这样的父母会用十几年的时间为自己的孩子建立这样的履历和价值观。
对于不了解这套体系的人而言,这是一种玄奥的潜规则,而即使他们知道了这个体系,中低基层的父母也没有资源和渠道为孩子提供这些东西。他们的孩子可能最多只能做到成绩还不错。
4、 综合背景(含家庭情况、成长经历、父母教育情况)
评估体系还会进一步拓展到学生的高中之外,涵盖整个个人经历及家庭背景。
例如孩子成长的经历、背景、成就、理想、愿望。
父母的教育背景、职业背景。
哈佛大学要选拔精英,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优先对待自己校友的孩子。精英的后代最有可能成为精英。领导者的孩子可能是天生的领导。因此如果两个人其他条件一样,有一个人有一方或双方父母是哈佛大学校友,则这个人可能会被优待。
除了考试和期间学习成绩单之外,
学校如何进一步收集信息
可以说信息获得及评估方式非常丰富:
1、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
要求学生写一篇简单的文章介绍自己的背景、个人特性、成就、愿望等。这和申请美国研究生一样。
显而易见,会写不会写,写得好不好,可能是家庭决定的。你的父母如果是这一体系出来的,就能够教你怎么写出一个符合哈佛大学核心价值观和选人标准的个人陈述,甚至他们可以直接帮你修改。
2、个人面试
对申请者,哈佛大学不止看书面材料,都要面试过。负责面试的人就是直观、直接的通过见到这个人及互动,来验证及获得信息。参与面试筛选的都是老的哈佛大学毕业生。
这个面试和工作求职面试一样。
需要合适的穿着,能把自己的简历说一遍,为什么要上哈佛大学,个人经历、成绩、爱好。面试者还会做一些提问,“原来你都是第一名,现在到了第一名云集的地方,你会怎么样?”“如何平衡课内和课外生活?”和求职面试差不多。
谁更善于回答这些问题呢?当然是中上层家庭的孩子。他们父母手把手把他们教好了。其实,是自他们整个成长经历中把这些东西都灌输好了。这些年轻申请者都是一个模子的美国的带有liberal价值观的upper middle class,具有令人吃惊的同质化。
3、推荐信
这是美国的一大特色。所在学校的老师或其他教务人员、你所实习和共事的“领导”或其他相关的长辈都可以成为你的推荐信的撰写人。推荐人在推荐信中会评价申请者的背景、经历、个人特点、成绩表现和潜力等。
想都不用想,家庭条件好的人能够找到头面人物写推荐信。譬如直接找学校校长、当地名流,等等。普通家庭的孩子可能只有老师写写评价。
这个体制不能放到中国是因为中国相关的社会机制远不如美国成熟。你可以设想这里带来的腐败滋生。实际上中国学生申请美国研究生写的推荐信,大概压倒性绝大多数都是中介代写的。
推荐信是申请中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
4、其他资料提供
美国申请非常灵活,你有什么东西都可以以自己的名义或学校负责老师的名义提交给申请学校。申请学校希望开放式的评估美国申请者。
从以上可以看出,美国精英大学整个体制都是有利于上流及中上层社会的。
学生的“高考”考试成绩权重乃至课内表现都只是评估一个人条件的参考因素而已,权重有限。
一个学生就是一件作品,受到申请学校全方位的评估。
没有家庭的全面的帮助是不可能的。这个帮助也远远超出提供基本的物质支持(比如买几本书,上个补习班之类的),是父母教育、职业、社会资源和关系网络、价值观家庭教育的全面投入。
因此,精英大学就是一个精英阶层的游戏。
这里所要投入的全部资源,再加上哈佛大学本身高昂的学费,会使得top 20%以外的人群对这条教育之路望而却步。
回到问题本源
1)在中国考北大清华难,还是在美国考哈佛耶鲁难?
在中国,更看你自己在高考的时点的爆发,学生个人能控制的因素很多。
自美国,要看你一贯以来的表现,但也要看甚至更要看你父母、你全家的持续多年的表现,这样,学生个人能控制的因素更少。
2)两种体系哪种体系更能选拔精英?
我个人认为美国的体系更能选出全方位的精英。它的评估体系包含了学术表现但不仅限于学术表现。
3)哪种体系更能实现社会公平?
我认为中国的体系更简单,更加看重个人禀赋,从帮助中层、中低阶层实现向上流动而言,更能符合社会公平。
哈佛耶鲁尽管有一些鼓励政策(例如录取上可能适度优待少数族裔——相当于国内的加分政策;给贫困家庭(现在好像是家庭年收入低于6万多美元)提供助学金等),但在总体上是最富裕20%人口的精英阶层的自我循环。
4)在中国会不会出现美国的情况?
——只要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越复杂,越全面,对单一学习成绩考核的权重越弱,则越有利于中上层、上层社会。因为他们可以用全部的社会关系来帮助孩子。
目前来看中国的情况还好,而且北京等地方取消各种特招、全国范围限制各种学前和课外教育,都是趋势。我的理解,在中国,中上层、上层社会家庭对子女的帮助更多的会在大学毕业之后体现。
精彩回顾